Make in India 與 PLI 計畫的間接效應:精密機械在印度的成長潛力

Aug 11 2025

「Make in India」與「生產鏈激勵計畫」(PLI)正推動印度製造業轉型,為精密機械產業創造巨大發展潛力。



Make in India 政策|複上精機

「Make in India」政策概述

政策目標

自2014年起,目標將製造業占GDP比重從約17%提升至25%

重點產業

聚焦汽車、航太、電力與機械等25個關鍵產業

推動方向

投入基礎設施、簡化法規與整合產業鏈,塑造全球製造樞紐形象



生產鏈激勵計畫 (PLI)

2020年推出的PLI計畫(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Scheme) 鎖定14項關鍵製造領域,透過「與產出掛鉤的補貼」鼓勵企業加碼投資印度:

  • 每項產業補貼期5年
  • 總額約1.97兆(約240億美元)
  • 政策核心在於強化出口能力與全球競爭力
生產鏈激勵計畫 PLI|複上精機


PLI計畫成效初現

538

核准專案數

至2024年已核准專案總數

1.61兆

吸引投資

約194億美元

14兆

創造產值

約1687億美元

115萬

創造就業

新增職缺數量

然而整體製造業占GDP比重仍約12-14%,距離25%目標尚有差距,顯示政策成效仍集中於特定產業。



PLI 計畫各產業補貼分配

PLI 計畫各產業補貼分配|複上精機

精密機械的間接受惠路徑

受惠產業 帶動需求
電子、IT製造 CNC 加工中心、高精度刀具、夾治具等
汽車/電動車 馬達、減速機等高精密金屬加工
航太與國防 五軸加工、複合材料加工、車銑複合設備

CNC工具機在市場中占比預估達85%,整體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12%



台廠切入契機

本地供應鏈成形

國際品牌如Ceratizit已在印度逐步構築當地供應鏈。關鍵零組件如控制器、刀具、 夾治具的本地化需求升溫,正是台商切入製造鏈的契機。

智慧製造導入加速

印度企業在政策與產能升級壓力下,開始投入自動化改造。CNC整合、換刀模組、 感測與監控系統等應用迅速普及,台灣廠商可提供完整解決方案。

技術與人才合作空間大

印度技術人才仍未普遍具備高端設備操作與維修能力。台灣廠商可透過技術中心、 校企合作等模式,建立品牌信任,培養在地工程師與服務體系。



戰略展望:長期耕耘的新據點

Make in India與PLI計畫正強化印度製造基礎並吸引全球產業鏈重組。精密工具機雖未直接補貼,卻已透過產業升級的需求擴散受益。
對台灣廠商而言,印度已不僅是設備銷售市場,而是長期耕耘製造、技術與品牌價值的新戰略據點。

精密工具機產業耕耘新據點|複上精機
Send inquiry